【技术讲堂】从发动机循环原理,讲为什么有的车省油
大家好,欢迎来到第二期的技术讲堂。上一期我们简单的讲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,今天,我们讲点进阶的,同时也比较实用的:从发动机循环原理讲开车如何省油。废话少说,上干货。我们都知道了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周期。虽然每个发动机的工作周期都一样,但是根据发动机的具体工作特性,我们还可以将发动机分为两类,一类是阿特金森/米勒循环发动机(以下简称:A循环),一类是奥托循环发动机(以下简称:O循环)。两个循环的区别可以说非常大,我们现在就一点一点讲。
阿特金森循环
A循环的特点如图,在进气过程中,当压缩行程进行到一半后,进气歧管才关闭,这时气缸内只有半管空气用于燃烧。之后的几个行程,与所有发动机一样,点火,做功,排气。这样的进气原理的好处是,较少的汽油与较少的空气混合点火后,气缸内有足够的空间使其膨胀。混合气体不会因气缸内压力过大,而使气体燃烧不充分。这样的工作循环,最明显的优点当然是省油,其次,由于汽油的燃烧非常充分,所以所排出的尾气污染物较少。当然,缺点也有,一是这种循环动力较弱,二是,A循环要求发动机的压缩比极高,且对燃油品质也要求比较高
奥托循环
O循环相比于A循环的特点正好相反。在于进气冲程中,O循环会在活塞达到下止点的时候关闭进气歧管,也就是说O循环会压缩一整管的空气,而不是A循环的半管。然后喷油点火做功,由于受气缸内容积的影响,点火膨胀好产生气缸内的高压,使得汽油燃烧不如A循环环那么充分。O循环的特点是发动机动力强,且对发动机压缩比和汽油油品的要求都不高,但是相对来说比较费油,排放污染物含量高。
这两个循环各有优缺点,那么如何将两者的优点更好的利用起来呢?目前来说,有两家车企给我带来了解决方案。
第一种,就是以丰田混动概念。代表车型如普锐斯,雷凌双擎,卡罗拉双擎等。丰田的混动车均采用不插电混动的设计,其发动机均使用A循环,同时匹配电动机一起工作。电动机介入快,能量转化效率高的特点充分的弥补了A循环发动机动力偏弱的缺点,两台机器一起运作,达到了极佳的省油的效果。这种搭配方式可以说是目前对纯A循环发动机最好的运用手段。但是,丰田的混动并不是仅仅建立在这一种技术基础之上,里面还伴随发动机高效区间的一个工作原理,这个以后我们可以单独拿出一期细讲。
第二种,则是由马自达科技最新研发出的创驰蓝天技术。不同于丰田的混动原理,创驰蓝天技术是将A循环与O循环做了一个有效的结合。拥有创驰蓝天技术的发动机,可以在A循环与O循环之间不停切换,当发动机需要加速等需要较大扭力的时候,发动机使用O循环工作原理,当发动机进入怠速或者巡航等扭力要求较低的工况时,发动机切换至A循环,以达到节油的目的。马自达的这套技术,可以说是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,已2.5排量的阿特兹为例,0-100加速最高可达到8秒左右,在家用自然吸气的阵营里绝对算得上佼佼者,而阿特兹的实际综合驾驶油耗,大多车主都稳定在8升左右,让那些2.0T的发动机动辄11、12升的油耗实在无地自容。
其实发动机的油耗不仅仅与循环有关,还有一个概念是发动机高效区间,下一期我们就从高效区间来讲讲,如何从自身驾驶习惯做到开车省油。
果然是进阶,看了好几遍才看懂 我去,都说到循环了,上一期看完感觉楼主和我水平差不多,现在我服了 进阶已经看不懂了还有更高级的吗 楼主,你要起飞 创驰蓝天和地球梦,据说都是黑科技 楼主说的这么专业你让大家怎么看........... 大赞
来自手机客户端 我的是1.5的本田地球梦 131马力 美丽的龙 发表于 2016-1-20 21:51
楼主说的这么专业你让大家怎么看...........
哈哈哈,我也觉得这次讲的可能太深了一点,下次讲点浅的 阿光98 发表于 2016-1-21 00:17
大赞
来自手机客户端
谢谢 大米的一半 发表于 2016-1-21 08:26
我的是1.5的本田地球梦 131马力
地球梦也是黑科技,可变气门升程加缸内直喷,升功率也是相当高 平淡小汽车 发表于 2016-1-20 17:26
第⑥元素 发表于 2016-1-20 16:30
果然是进阶,看了好几遍才看懂
嘿嘿,讲的有点深 殇梓 发表于 2016-1-20 16:31
我去,都说到循环了,上一期看完感觉楼主和我水平差不多,现在我服了
哪里哪里,过奖 我陪着你走 发表于 2016-1-20 16:32
进阶已经看不懂了还有更高级的吗
其实还有,你要看么 SinoriaLee 发表于 2016-1-21 08:32
地球梦也是黑科技,可变气门升程加缸内直喷,升功率也是相当高
就是需要清洗节气门,特别是油品不好。不过我的3年了还没有清洗过~ 过往不提 发表于 2016-1-20 16:33
楼主,你要起飞
不不不,我还是喜欢在地上 Polest__ 发表于 2016-1-20 16:34
创驰蓝天和地球梦,据说都是黑科技
对的,民用领域绝对的黑科技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