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天晚上,在论坛上,看到了大哥的文章,突然让我想起苏州。
这两天,闲暇时间,翻看我过往写的文字,关于苏州的,还留存于网络空间的,至少有七八十篇图文,二三十万字。
也就是说,我写过的,关于苏州的游记文章,单单这一个题材,就足可以出版一本大部头的书了。

我是土生土长的烟台人。生于斯,长于此,天命锁定。人生过半,感恩这一生,给予了我能够写字的能力。互联网以来的这二十多年,我自己写过的原创文章,关于跑步的,关于旅行的,关于读书和影视作品的,关于吃饱了撑的,单单是文字,我留在网上的,粗略算来,超过三四百万字了。

就在今天下午,某个大姐和我说,你应该如何如何的时候,我间接地回了一句话,对于我,你一无所知。
即便是明天早上,我的皮囊不在了,而我,还会留存。这就是我自以为是的骄傲。

人人都说江南好,游人只说江南好。江南的地理范围,是物理性的界定。然者,在读书人的心目中的江南,更多的,还是精神世界的追求。
这两天, 工作之余,我翻看自己之前在论坛发布的帖子,铁马冰河,滚滚而来。间或,也有与江南绝无荼靡的瓜葛。
江南何其远?尽在读书中。
南京,金陵,虎踞龙盘。长江之南,可否称之为江南?
否也。南京是官场,从来就没有自由思想发散的际遇。
扬州,一千多年的繁华所在。所为者何?商人的娱乐场所而已。和曾几何时的东莞,又有何异?
一千多年来的江南,从来都不包含南京,淮安,扬州,
一言以蔽之,他们的风骨,不配。
唯有苏州,才是江南的核心。

苏州,在两千多年来的中华文化史上,所代表的,是基因的传承。
中华文明史,自隋朝开创科举制至今,曾经出产过700多个状元,这其中,有55个状元,来自苏州。
我在苏州,工作生活的时间,累计下来,有两三年的时间了。身为烟台人,服务于烟台工厂,接受外派到外地,也是打工人应尽的本分。
很多年前,公司被上海人收购之后,身为烟台人的我,遂就沦为了上海人的打工仔。感谢上海人,让我有机会,回到江南。

公司总部在上海。在苏州的昆山,有分公司。很多年前,烟台,上海,苏州,于我来说,有过这样的穿梭。
烟台之于上海,两千里之遥。苏州之于上海,等同于莱山区到开发区。
二十多年来,上海人,带给烟台的经济发展,如果用百分比来衡量,占据四分之一强,并不过分。
但是,上海人的劣根性,也给烟台这个城市,涂抹了太多太多的肮脏。
毫不利人,专门利己,就是上海人的精确概括。
